【十三五发展报告】化工园区“新集结”成绩亮眼

时间:2020-12-28     来源:中国化工报

“十三五”以来,石油和化工行业认真落实工信部《关于促进化工园区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深入贯彻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坚持产业合理聚集和科学高效管理,有序推进新建化工项目和危化品项目搬迁入园。以园区化为方向的全行业布局结构正在加速推进。

5年来,我国大型化工园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显现,优化资源配置、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特色日益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能力、管理服务能力快速提升,智慧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更加明显,一批充满生机又各具特色的化工园区正在蓬勃发展。化工园区已经成为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阵地和排头兵。

!picure.jpg

2019年3月29日,2019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调研启动仪式暨首届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论坛在上海化工区举行。会上,中国化工报社发布了《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调研报告(2018年)》。图为新书揭幕现场。 (张育 摄)

区域布局明显优化

化工园区是世界石油和化学工业在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中的重要方向和典型标志。当前,全球石化产业价值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世界主要石化产业大国都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竞争优势的培育中大力推动化工园区的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国化工园区在优化布局、管理水平、经济效益提升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根据中国石化联合会园区委所做的调研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重点化工园区或以石油和化工为主导的产业园区共有676家,其中国家级57家、省级351家、地市级268家。全国已形成产值超过千亿元的超大型园区14家,较“十三五”初期的8家,增加了75%;500亿元~1000亿元的大型园区33家;100亿元~500亿元的中型园区224家;产值小于100亿元的小型园区405家。虽然超大型和大型园区的数量仅占我国化工园区总数量的7%,但二者的工业总产值却占化工园区工业总产值的近50%。截至2018年底,全国化工园区内规模以上企业约为1.5万家,占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总数的51%左右,比“十三五”初期提高了6个百分点。石油化工园区集聚化、一体化、协同化发展的优势正在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领先园区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5年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发展水平领先的化工园区,如上海化学工业区、惠州大亚湾石化区、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大连长兴岛石化区、烟台万华化学工业园、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

按照2014年印发的《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要求,“十三五”期间,重点建设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发展迅速,重大项目稳步推进。大连长兴岛基地恒力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宁波舟山基地浙江石化4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已建成投产,漳州古雷石化一期10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深加工项目有望于2020年底投产,连云港徐圩基地盛虹16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预计将于2021年投产,惠州大亚湾基地埃克森美孚120万吨/年乙烯项目已开工建设,曹妃甸基地旭阳石化15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正在加速推进。此外,以陕西榆林、宁夏宁东、内蒙古鄂尔多斯区域依托资源优势建立的一批现代煤化工产业园区,以江苏、浙江等省份依托下游广阔的市场优势建立起一批上下游产业链完善的精细化工和新材料园区,以东北三省及中部等传统老石化升级改造为特色的石化产业园区也在壮大发展,未来前景可期。

根据石化联合会园区委2019年对30强园区经济数据的统计,其中产值超千亿的超大型化工园区已达到15家。30强园区2019年实现石化销售收入2.74万亿元,占全国石化产业销售收入的22.4%;2019年实现利润总额1737亿元,占全国石化利润总额的26%;销售利润率为6.3%,高于全国石化行业5.4%的平均水平。30强园区带领着占行业7.6%的企业,创造出了超过行业25%的利润,代表了我国化工园区的先进水平。

!pctue.jpg

2020年10月15日,在2020中国化工园区与产业发展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发布了2020化工园区30强名单。上海化学工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并列第一,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分别位列第二、三名。图为发布现场。 (唐可 摄)

规范化标准化逐步完善

根据工信部2015年发布的《化工园区规范发展指导意见》要求,化工园区认定工作积极推进,各省也纷纷出台化工园区认定办法和认定标准,化工园区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得到集中提升。

2020年各地对现有化工园区的评估和达标认定全面铺开。继山东省2019年率先全面完成化工园区和专业化工园区的认定工作后,2020年甘肃、浙江、江苏、广西、辽宁、河南等先后公布化工园区认定名单。在推动各省完成本省化工园区集中规范认定的基础上,对园区实行分类分级动态管理也已提上议事日程。

专家建议把园区分成三类。一是认定过程当中符合标准达到要求的,予以认定。二是具有一定规模、产业基础、管理水平和未来发展潜力的,在国民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过程当中,以及在整个石化行业的规划布局当中,有着关键作用的园区,可能在认定过程距离严格的标准有一些差距。针对这类园区,应该提出整改意见,给予一定时间,让其进行整改提升。经过整改提升达到规范标准的园区,也应当予以认定。三是现存问题比较突出,与标准差距很大,也不符合规划布局的部署和要求的,不予认定、甚至关停取缔。

同时,石化联合会园区委牵头启动的化工园区标准化体系建设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已经初步形成体系,为全国化工园区的科学发展、规范建设给出了重要参考指标,成效显著。

目前,国标《化工园区综合评价导则》《化工园区公共管廊管理规程》,团标《绿色化工园区评价通则》《危化品车辆停车场建设标准》和《化工园区应急事故池建设标准》已正式发布,以《化工园区开发建设导则》《智慧化工园区建设指南》为引领,一批化工园区开发建设与智慧化管理标准也已经开启了编制工作。园区委与全国重点化工园区、研究机构、重点高校、技术支撑单位通力合作,按照“成熟一批,创建一批”的指导原则,正在有序推进化工园区标准化体系的建立。这些标准、评价体系的建设,对化工园区建设、规范、提升起到了良好的指引作用,也为相关部门的监管、评价工作提供了依据。

绿色化水平显著提升

“十三五”以来,化工园区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效果逐步显现。大部分园区都把绿色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循环化改造示范基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资源、能源循环利用率不断提升,“三废”排放量持续减少,能耗物耗不断降低。截至2020年9月,全国有57家化工园区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开展了循环化改造,38家化工园区获评工信部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石化联合会牵头制定了符合行业特点的《绿色化工园区评价导则》,并在发改委的指导下,于2019年启动“绿色化工园区”的评选工作,6家园区入选绿色化工园区名录。绿色园区的创建为整体提升石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责任关怀工作深入推广

随着责任关怀理念在石化行业中深入传播,“十三五”期间,在园区委大力推动下,全国化工园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责任关怀活动,截至目前,签署责任关怀全球宪章的化工园区已达到57家。上海化学工业区、扬州化学工业园区、天津南港工业区、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等6家园区自发成立了责任关怀工作组织。

这些化工园区的管理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责任关怀活动,全面推动责任关怀的落实, 为园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共融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上海化学工业区提出了“五位一体”责任关怀运行模式,即政府引导、协会推动、企业主体、员工参与、社区互动,先后制定了责任关怀“十三五”专项规划,开展了责任关怀基金、责任关怀评估导则等专题研究;天津南港工业区在决策、推动、执行三个层面,分别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推动小组和具体办事机构,设立了专项资金,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人员、经费的保障体系,并于2012年起每年发布园区《责任关怀年度报告》。

通过化工园区的倡导和组织,建立以周边社区最大化共享园区发展成果为目标的责任关怀体系,推动园区企业积极有效地践行责任关怀,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关怀实施路径之一。在先行园区的带动下,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化工园区将责任关怀与推进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强化安全管理等工作紧密结合,共同成为促进自身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

!pictur.jpg

2019年9月10日,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带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十四五”规划调研组一行来到南京江北新材料科技园,详细了解科技园的规划布局、研发中心建设及重点企业情况。图为调研组在新材料展示中心。 (新科宣 供图)

智慧化建设步伐加快

2016年,受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以中国石化联合会公布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聊城新材料产业园为“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为标志,开启全国化工园区智慧化创建工作。经过近5年的探索与实践,国内部分先进园区已经摸索出一套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重点围绕化工园区安全与环境监控、应急处置为核心,兼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功能(企业绩效评价、车辆与人员管理、政务服务、信息发布等)的智慧化工园区管理系统。在国家政策及信息化技术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化工园区的智慧化建设进入加速期。

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公布了50家智慧化工园区创建单位,12家正式成为智慧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单位,智慧园区建设已得到化工园区的高度重视,正在“由点到面”地从示范试点向全国稳步推进。江苏如东沿海经济开发区、杭州湾上虞新材料产业园、江苏省泰兴经济开发区等一批试点示范的智慧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通过建立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监管服务平台,实现“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落实”的精细、精准管控目标;中国化工新材料(聊城)产业园实现了重大危险源的“一张图”管理,与应急救援中心实时联动,通过对园区企业“两重点一重大”关键数据的获取、过滤、上报、分析,实现事故预警信息的分级推送和处置。这些园区通过智慧化建设,有效提升了园区的专业化管理能力和监管水平。

与此同时,一批智慧化工园区建设相关的标准也在加紧编制,全国化工园区的智慧化建设进程将进一步加速,软硬件同步推进园区规范化发展。

!pictre.jpg

2019年4月17~18日,2019石油和化工园区可持续发展调研首站走进陕西榆林,由中国化工报社社长崔学军带队的调研组调研走访了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榆横工业区)、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榆神工业区)及区内龙头企业。图为调研组调研神华榆林化工有限公司。 (李军 摄)

一体化水平持续增强

化工园区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球石油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园区化管理具有产业集聚度高、循环化水平领先、治理完善、管理统一、服务高效的体制优势。“十三五”期间,化工园区一体化发展理念得到了越来越多园区的认可和支持,化工园区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搭建多种服务平台,提高管理效能,为提升行业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

不少园区从规划开始,按照原料产品项目一体化、公用工程物流一体化、环境保护生态一体化、安全消防应急一体化、智能智慧数据一体化和管理服务科创一体化的“六个一体化”理念,将产业、布局、土地、交通、安全、环保等多种规划合一,公用工程统一供给,将统一管理和数字化手段紧密结合,把园区的产业硬实力和服务软实力发挥到一个新的水平,构建企业小循环、产业中循环、园区大循环的三重循环体系,价值创造得到了新的提升,做到了行业本质安全的最高水准。园区外企业通过搬迁入园、原有园内企业通过园区规范化一体化管理,经济效益和经济效率不断提高。

通过“十三五”以来园区在管理和建设中的实践经验总结,“六个一体化”发展理念已成为全国化工园区建设管理的公认模式和发展方向。“六个一体化”从物质流、能量流、储运流、废物流、数据流、资金流等更多维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园区的集群化发展优势,有助于提升园区内产业链和产品链协同与延伸,有助于提升园区内原料和能源利用水平和互供,有助于提升石化企业的运行效率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