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新闻

胥维昌接受《辽宁日报》专访

时间:2021-12-17     来源:党群工作部

12月16日,化工事业部副总裁、沈阳院党委书记、院长胥维昌,接受《辽宁日报》北国网专访,为辽宁建设人才大省、创新强省献良策、开良方。在“高端访谈”栏目中,胥维昌具体回答了记者提出的关于科技创新路径、科研人员待遇、人才引进培育以及科研成果转化等四大方面问题,专访成文共计4600字。

关于科技创新过程中如何“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和“开道超车”的问题,胥维昌谈到:“弯道超车”有许多无法预判、不可掌控的东西,多多少少还暗含着“急于求成”,潜在着“侥幸”的心理,永远成不了引领者,也没办法实现跨越式发展、高质量发展。要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就要真正树立自立自强的思想,就要换一条赛道,或者开一条新赛道。要敢于另辟蹊径,勇于开路架桥,开拓出一条自己的道路,从跟跑变成独跑,再变成领跑。

关于如何使科研人员坐得住、坐得稳“冷板凳”的问题,胥维昌指出:从个人层面,科研人员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目标追求,一定要不惧困难,勇往直前,还要正确看待个人的得与失。从组织层面,既不能有短视行为,也不能太急功近利,要鼓励创新,还要包容创新,否则会对创新造成致命的打击。要通过各种举措,让科研人员工作有劲头,做项目有盼头,出成果有奔头。

关于如何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的问题,胥维昌强调,评判人才不能只看是不是博士、有没有头衔、出没出专著等“帽子”,一定要树立“有用即才”的人才观,因为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包括创新本身,除了科研人员以外,还需要大量的工匠,大批的能手。一个行业的发展,一项成果的产出,从来都不能靠某个人才的单打独斗,要靠团队整体的素养和作风。辽宁要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评价体系,通过政策倾斜、全方位支持,打造一支辽宁特色的创新人才军团。

关于如何把科教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的问题,胥维昌为辽宁省开出三剂良方:一是改良成果转化的土壤。强化存量企业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强化成果创业的意识和本领,这“两手”都要抓,都要硬。二是要制定能够实现成果转化“风调雨顺”的政策并落到实处。政府的财政投入要更关注成果转化尤其是省内转化,要突破一些传统的限制,真金白银地奖励项目团队和个人。三是一定要激发科研人员辛勤耕作的热情。既要提高科研人员的工作效率,还要从个人利益方面为科研人员多增添几项保障,多增加几道保障。

同日,胥维昌还与来自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两位专家一起做客《辽宁日报》“会客厅”栏目,从科学家和企业家视角,畅谈辽宁如何从科技“百花园”变成产业“百果园”。